大师讲座|阎伟红:许慎《说文》+1967年‘失乐园' —— 当代几何陌生化实验与结论”

  • 主页 /
  • 重要信息 /
  • 重要信息

大师讲座|阎伟红:许慎《说文》+1967年‘失乐园' —— 当代几何陌生化实验与结论”

12 月 26 日,我院特邀美籍教授阎伟红(约翰・摩根)于学院100礼堂开展了一场主题为 “解构延异 1967《失乐园》”的学术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南京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周宁、副院长杨清新、设计系主任王亮以及设计系全体师生共同出席了此次讲座,同时还特邀了国际友人、南京大学博士娜媞雅女士。

讲座围绕系列解构延异《失乐园》的序哲学视觉体系展开,深入剖析了这组极简主义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符号学与哲学意义。该作品以几何形式和线条构成的图像,展现出爱的情感、以华夏思维对话西方当代美学的双重文化本体的 “阴阳关系”,以及时间与死亡的隐喻等丰富内涵。在解构延异的背景之下,作者借助形式语言深刻反映出芭蕾《失乐园》的主题。

阎伟红(约翰・摩根)教授秉持跨学科的文化本体性思想,以《说文解字》部首 “一” 为学术研究根基,并将许慎在《说文解字》序言中所指出的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作为理论佐证,针对 1967 年著名芭蕾历史剧照 “失乐园”,开展了大量的《说文》与 “失乐园” 实验及理论探索,成功构建起中国古汉字哲学与中西方美学思想的纽带,颇具学术价值。

黑白交融的几何图像极具高度象征意义,其与芭蕾的动静之美以及 “阴阳” 对立统一哲学相融合,视觉表达兼具强烈的形式美感,更体现出对永恒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其脆弱性的深刻思考。尤其是末尾零散的几何线条,暗示着爱情的终结与死亡的静默永恒,令人动容。而且这一作品系列的逻辑推演可让人联想到汉字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循环演化过程,既是哲学思维的体现,也反映出艺术家对人类认知与表达方式的深刻理解。

从西方文献艺术史角度来看,巴布洛・毕加索的 11 幅具象公牛作品、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伊・福克斯・利希滕斯坦(Roy Fox Lichtenstein -1923-1997)具象公牛到抽象几何符号的演变以及包豪斯相关文献所体现的符号延异,多注重形式主义;而系列解构延异《失乐园》更着重于形式与主题的关联性,可称为 “形式与主题关联主义”,其创新思想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出现。在 21 世纪的艺术思考语境下,需具备 “人文性、尊严性和原创性” 这三个方面,这也是当下最具中西文化本体性与学术性,乃至关乎艺术资本首要价值与意义之所在,该系列实验堪称科学哲学的图像思考领域前所未有的尝试。

在讲座过程中,阎伟红(约翰・摩根)教授还积极与现场师生展开互动,鼓励大家发表自身的看法与感受,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艺术讨论氛围,让参与人员能够更加自在且大胆地表达观点。通过与主讲人以及其他听众的交流,众人对艺术有了更为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此外,这场讲座也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艺术的重要性。艺术不仅能够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审美水平,更能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在现代社会,艺术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有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场艺术讲座让参与者们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大家对艺术的理解与认知,更点燃了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之情。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会更加关注艺术,珍视艺术带来的美好与感动,同时也期望能有更多人投身到艺术领域中,一同领略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强大力量。